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每个人都是囚徒。996.ICU与囚徒困境。

liuyubobobo 是不是很酷 2019-12-19


1.


996.ICU这个项目彻底火了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6.8万多的star。


我估计看到这篇推文的时候,应该已经不会有互联网人不了解这个项目了。简单说,就是有位大佬,注册了一个域名 https://996.icu,控诉国内互联网企业蔚然成风的996工作制,同时,将这个项目放到了程序员专属社区——github上。


如果打开996.icu的网站,你会看到,这份控诉包括:

1)对996工作制的解读;

2)对996工作制所违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《劳动法》的列举;

3)以及最后,对三个典型企业实施996工作制的描述。


这个网站最后,还为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:按照劳动法规定,996 工作制下,只有拿到当前工资的 2.275 倍,才是正常的。


最后,是一个响亮的口号:什么是 996.ICU?工作 996,生病 ICU。


如果你还没有访问过这个网站,可以直接点击这篇文章最后的”阅读原文“。



2.


首先,我是非常赞赏这位大佬的做法的。同时,也是非常支持大家为这个项目点赞的。我个人也在第一时间,为这个项目点了赞。为自己遭遇的不公发声,或者为周围人遭遇的不公发声,这本身在中国,就是一个很稀缺的品质。我们在文化上,就有一股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“能忍则忍,小不忍则乱大谋”的基因。即使吃了亏,也会安慰自己“吃亏是福”,“塞翁失马”。社会上,我们更不在一个有不断发声传统的政治氛围里。现在,突然有人站出来,发起这样的一个项目,大家一起用点赞的形式表达一下心声,没有一点毛病。


但是,对于这个项目,在我点赞以后,却又有些失落。点了赞,又怎样呢?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,可以改变现状。我完全可以想象,很多义愤填膺的程序员朋友们,点赞,在issue中留言,表达自己的观点,阐述自己的境遇,之后,可能就在同一天,依旧晚上九点,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,没有X生活。而自己的直接领导,搞不好,他们也偷偷在996.ICU项目上点了赞。只是面对自己的下属不声张。但同样在晚上九点,甚至更晚,和你一样,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,没有X生活。大家都没有财富自由,大家都是打工讨生活,大家都是一样的。


点赞无法让企业有任何改变,因为企业吃不到点赞的苦头。这就是为什么,国外的各个行业,一旦遇到看似无法调和的问题,都会组织罢工。因为,罢工,将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,才能让企业真正的重视起大家的诉求。


当然,我并不是特别赞同罢工,更好的方式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毕竟,工作时长和超出工作时长如何做出经济补偿,是被《劳动法》明确规定的。如果确定自己所在的企业违反了《劳动法》,为什么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?中国法律真的只是txt,不是exe?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:要依法治国?!



3.


但是,无论是组织一场罢工,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,都是有难度的。我很理解。因为其实,大家都陷入在一个囚徒困境的局面中。


为了更清晰的解释:为什么大家在这个事件中,都陷入了囚徒困境,我先简单的解释一下,什么是囚徒困境(虽然我相信,很多同学都了解囚徒困境)。


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模型。


假想有两个罪犯合作犯罪,被警察逮捕了。但是警察证据不足,无法直接给他们定罪。因此,警察将这两个罪犯分隔开,分别劝说他们指认对方。


警察制定了这样一个规则:

对于每一个罪犯,如果和警察合作,指认对方,但是对方却拒不合作,保持沉默的话,那么和警察合作的罪犯将无罪释放,但是,另一个罪犯,要被判10年;

如果两个罪犯都指认了对方,对不起,你们犯罪事实确定,鉴于和警察合作,少判一点儿,两个人各判8年;

但如果两个人都不合作,互相不指认对方,警察没办法给他们定重罪,但可以让两个人各被判1年。


这个规则说出来好像很复杂,但用一个表格表示,非常简单清晰:


现在,假设你是某一名囚犯A,你会选择指认,还是沉默?


由于,你不知道另一名囚犯B的决策,所以,你会分情况讨论。


假设囚犯B会指认你的话。那么此时,如果你选择指认,你将被判8年。但是,如果你选择沉默的话,你将被判10年。显然,选择指认,对你更好。


假设囚犯B会选择沉默的话。那么此时,如果你选择指认,你将无罪释放。但是,如果你选择沉默的话,你将被判1年。显然,依然是,选择指认,对你更好。


因此,不管B怎么选,对于你来说,都是选择指认更好。


由于这个表格是完全对称的,所以,对于B来说,也将得到完全一样的结论。不管你怎么选,B都是选择指认最好。


这样一来,一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。对每一个人而言,都是选择指认最好,最终的结果,将必然导致两个人各判8年。这比两个人都选择沉默,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。可是,每个人都是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做出的选择,怎么分析,怎么没毛病,但最终的结果,却陷入了于整体而言,最差的结果。


这就是囚徒困境——这个经典数学模型,向我们展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,经济学上的现象:局部的最优化决策,不一定指向整体最优化,相反的,甚至可能指向对整体而言,最差的结果。(专业术语是,达到了纳什均衡,或者是达到了非合作博弈均衡。这个均衡点的位置,和结果的”好坏“,没有必然联系。)


当然,囚徒困境本身,还可以有更多可以更深入讨论的地方。条件的改变,假设的改变,都会影响最终结论。同时,这个模型也有更多的应用,帮助我们揭示很多社会上,生活中的现象。在这里,我们就不过多地去讨论了。如果理解了上面这个最基础的模型,就已经足够来看下面的问题了。



4.


现在,我们来看一看,为什么在企业用工996这件事情上,大家陷入了同样的囚徒困境。


此时,每一个人都被996的工作制度压迫着。每一个人都有选择:或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利;或者沉默,等待其他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利。此时,上文中的A和B,变成了”自己“和”其他人“;“指认”和“沉默”两个动作,我给修改为“维权”和“沉默”两个动作。那么,我就可以得到下面的表格:


简单解释一下,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,介绍这四个格子的数值:

如果你选择维权,其他人也选择维权,那么所有人都联合起来,维权就会成功,那么大家都有收益。我将这个收益记做5。所以,左上角的格子是5 / 5;

如果你选择维权,但其他所有人都沉默。那么你将承受巨大的成本和压力,而且由于一个人力量太渺小,维权近乎一定不会成功,你可能产生巨大的损失,我记为-10。同时,由于你的维权不会成功,其他人的境遇也不会发生改变,我记为0。所以,右上角的格子是-10 / 0;

如果你选择沉默,其他人一起维权,那么这个维权活动,不会因为少你一个人有什么改变,也是会成功的。所以,大家都有收益,我记为5。但是要注意,于你而言,由于你没有参与,所以你没有付出时间成本,也没有承担风险,但维权成功后,你的工作状况也变好了。换句话说,你没有参加维权,却能享受到维权成功后的好处。因此,你的收益是更高的(因为没有支出)。我记为10(比5高)。所以,左下角的格子是10 / 5;

最后,如果你和其他所有人都沉默,那么什么都不会改变。大家都是0。右下角的格子是0 / 0。


现在,我们就分情况来分析,对于你来说,到底要不要站出来维权?


如果其他人决定维权。那么对于你来说,加入维权,收益为5,选择沉默,收益却是10。你会选择沉默。


如果其他人都沉默。那么对于你来说,加入维权,收益为-10,选择沉默,收益是0。你还是会选择沉默。


这个模型,对所有人都是成立的。所有人在思考自己和其他人的行为关系的时候,都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沉默——不作为。


我们每个人都是囚徒。



5.


当然了,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,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,去下定论,是片面的。但是,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,确实也能展现出问题的一个侧面:为什么很少有人会激进地拿起法律武器,或者鼓动大家一起罢工。因为大家都是理性的。自觉不自觉地,大家都意识到了,沉默,是更好的选择。毕竟,程序员朋友们有吃有穿,工资不低。和大多数行业比起来,虽然辛苦点儿,但整体生活还是不差的。揭竿起义值不值?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结论。


其实,曾有过很多朋友,跟我吃饭闲聊,抱怨公司的996制度。面对这个话题,通常我都是很有人情味儿地先同情一番,之后又很不近人情地指出:为什么不去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。嗯。这样做一阵子以后,我的朋友们都再也不跟我探讨996的问题了。


在这里,我完全没有指责我的这些朋友的意思。我真的非常非常理解他们。囚徒困境向我们展现了,人性就是如此。如果是我,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易,就拿起法律的武器和企业死磕。我想,我会从告诉领导,”对不起,家里有事儿,我不能加班“开始。其实,如果所有人都能这么做,事情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

但是显然,事情不是这样的,要明白,对于很多人来说,996其实是一个机会。相比起用业绩来说话,用加班来展现出自己对公司的贡献,实在是太简单的一种方式。


如果所有人都不加班,就你加班,你肯定有好处;

如果所有人都加班,你也只能继续加班,否则,你很可能有坏果子吃。

里外里,选择加班都是对自己更好的决策。所有人都这么想。


瞧,我们又陷入了囚徒困境。



P.S.

这篇文章最后的”阅读原文“链接,我送给996.ICU这个项目的官方网站,表达我的支持。


虽然我们都是囚徒,但我依然相信,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。这个项目的出现,就是证明。


大家加油!:)




本文相关阅读推荐:


吴恩达的创业公司每周工作80小时?聊聊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




《是不是很酷》虽然只是一个个人公众号,但在用心做技术原创。不随便追捧热点,不故弄玄虚,客观地发表有质量的观点,力争用外行人都能看懂的语言,说内行人关注的事儿。


本公众号每周至少一更,争取双更,虽然不是每日更新,但作者保证每篇文章都是用心的。希望一起陪你,用技术人的眼光,观察这个世界,探索这个世界。


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,愿意支持我继续写下去,希望能够关注我的公众号,转发我的文章,或者为我点赞。读者的鼓励,是每一名作者继续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:)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